说起学校的劳技教育,无锡市长安中学校长黄高翔自豪地介绍:“劳技教育是我校特色教育之一。 2017 年 11 月,新加坡的中学多次来我校观摩劳技教育课程。同时,我校在 2017 年全省初中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中,《劳技课程质量提升工程》脱颖而出,成为无锡市初中劳技学科唯一的江苏省课程基地。”
我们了解到,长安中学曾有一处代表性建筑——崇素堂,学校充分挖掘崇素堂文化,结合地方特色,组建劳技课程教学团队,开设了一批学生喜爱的社团,包括珠绣、衍纸、烘焙等内容。据曹敏雁老师介绍,学校目前在初一年级开设“布制品设计与制作(布艺)”选修课,在初二年级开设“木制品设计与制作(木工)”和“园艺”选修课,在初三年级开设“电子电工”选修课。学校申报的“劳技课程基地”就是脱胎于这些劳技特色的校园社团。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基地”基础上,长安中学还结合国家课程的开设及社团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兴趣、教师特长而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开设《珠绣》《模型制作》《衍纸画》《木工》等。每两周进行一次社团活动,每次安排两课时,每个课程结束都进行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活动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学校在社团活动中还聘请一部分校外地方名人,如剪纸艺术家陈静怡等,不定期来校指导学生活动。学生在劳技创作中受益匪浅,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在无锡市 2018 年青少年机器人比赛暨物联网创意设计比赛中,顾心远、江煜、陆天宇 3 位同学的《智能水源小卫士》获初中组一等奖,吴雨轩、代薇薇 2 位同学的《智能雨棚》获初中组二等奖。曹敏雁老师执教的《雕刻工艺——标志印的制作》一课在省课程纲要暨教材培训活动上进行了展示。
在督导过程中,我们发现长安中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抓劳技教育,把它看做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一张名片。劳技课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去掉了实践的环节,劳技课的“学会设计、动手操作”初衷就会大大削弱,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目标。长安中学本身具有场地广阔、资源丰富等优势,加上学校思想定位明确,能够从劳技教育上寻找到突破点,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实现学校课程从单一向多元的跨越,从封闭向开放的跨越,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的跨越,从课程体系向课程谱系的跨越。劳技课程基地以体验发现兴趣、以兴趣焕发激情、以激情迸发创造力为创设思想,通过劳技课程建设,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和知识呈现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成长、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改变薄弱学校的有效路径。
劳技教育作为一种技能教育,与创造发明有着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长安中学劳技课程基地的成功申报,不仅圆了他们的课程基地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提升学习素养,改变农村初中劳技教育的薄弱局面。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