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 3000 多年, 3000 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在推进甲骨文研究、传承方面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2014 年,学校在江苏省甲骨文协会副会长王本兴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点艺社”名师工作室。在无锡市美术教学能手虞玺老师的带领下,钱桥小学掀起了一股对中华古文字——甲骨文的探索热潮,大大激发了师生们对艺术的追求。
学校依托“点艺社”名师工作室,成立甲骨文社团,在全体美术教师的带领下每周定时、定点地开展书法活动。孩子们在有趣、形象、生动的甲骨文字中畅游的同时,既欣赏了书法的艺术之美、感受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也从符号的意义中汲取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为了让全体师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甲骨文的魅力,学校特意打造了甲骨文校园环境。让物的环境承载着文化的力量,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渲染着文化的氛围。教育的根本在“涵育熏陶”,环境布置是关键,没有物的环境,就不会有精神文化的氛围。学校独特的用心,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纯洁的内心。
学校以甲骨文为主题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的作用。
学校不仅每年不定期地邀请王本兴老师来校讲座,指导学校甲骨文的教学工作,还邀请上海等地的甲骨文专家到校指导。这些“请进来”的专家给学校引领了方向,带来了鼓励,创造了机会,让学校更有信心传承好甲骨文这一民族瑰宝。
活动是学生内心所学的黏合剂和催化剂,在活动中体验、激活、升华,是教育的独特手段。学校不仅带领学生们走进无锡市博物院、无锡市甲骨文文化中心、万世师表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展览等,去参观学习和交流。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宜兴刻盘,到景德镇画瓷等。这些“走出去”的活动拓展了学生们的校内学习,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打开了学生们的学习视野。
动作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源,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有价值的活动,激活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增进儿童的思想智慧,这是活动应该追求的价值导向。学校的活动切合甲骨文的主题,围绕主题系统深入地推进,符合这一价值导向。
经过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学生们的不断努力,学校已收集了许多学生的优秀甲骨文作品,并把它们汇总成册。根据这几年老师们的不断探索,完成甲骨文校本教材:《点艺初绽——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学生甲骨文作品集》和《学学甲骨文》。
基于实践的行动需要经验的总结、梳理、积累,为后来者提供可借鉴和优化的参考。钱桥中心小学以教材的编写为具体抓手,逐渐走向课程建设的道路,是各校社团活动进一步优化可供借鉴的思路。
甲骨文,它记载了殷商时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钱桥中心小学的做法,只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孩子透过这扇窗看到博大精深的文字、源远流长的文化、多彩斑斓的世界。带着这份憧憬,让钱桥中心小学书香常氤氲,学生更睿智。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