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学看学校
实施“有温度”的真爱教育
2019-06-11 作者:宜兴 葛以春

  川埠小学位于宜兴市丁蜀镇镇郊,目前学校有1342名学生,非宜兴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89.8%,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流动性很大,学习基础千差万别,家校沟通困难重重,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遇到新问题与新挑战,面对如此生源现状,川埠小学坚持践行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用爱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用满腔真爱实施平民教育,平等对待每一个,真心爱护每一个,最优发展每一个,竭力追求“爱满校园”的理想境界。

  面对现实,川小教师任劳任怨、坚定不移,以农村教师特有的坚韧与执着,用满满的爱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珍爱每一个,珍惜每一天”,实施着“有温度”的真爱教育。

  每天清晨,跟车老师的身影就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他们需要跟着校车去每个站头迎接每一个孩子,放学后再将他们一一送回。从2012年校车开通以来,他们天天如此,每一位孩子的习惯脾气,每一个站点附近的地理情况,他们了如指掌。虽然行车路线是按学生住址设计,但孩子的住处相当分散,当他们把最后一个孩子送到家,往往已是华灯初上。

  在川小这样的大家庭里,爱的故事有很多,温暖着川小孩子的“每一天”:哪个孩子生病没来上课,教师就会为他制定详细的补习计划;哪个孩子有了进步,老师会亲手写一封鼓励信给他们父母;放学后,父母不能按时来接的孩子,老师会轮流看护并辅导孩子作业,门卫师傅经常会给晚归的孩子提供饭食充饥……这些故事虽然平凡,但却如涓涓暖流时刻流淌在孩子心田。

  川小顾益军校长说:“我们的孩子可能刚入学时没那么聪明灵巧,但学习如长跑,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断的积累。”虽然川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种种学习困难,但是学校坚信“生源不决定一切,教育可提供一切可能”,依托“学陶师陶”二十多年的优势,克难求进,勇往直前,保持着“有质量”的真爱教育。

  再晚,作业一定要批完,今天的问题就是明天的课堂;再忙,学困生的作业一定要面批,一对一的讲解最有效果;再累,与家长的交流不能少,点滴的进步,异常的情况,及时的沟通,相互的理解,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护航。这种“磨铁杵”的毅力与“破冰川”的勇气,是川小对“真爱教育”的解读,是川小教学质量始终领先的密码。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川小一方面把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根植于教师心中,成为教师的行动言语。另一方面又把这种思想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让学生从小懂得感恩,学会理解,追寻着“有回应”的真爱教育。

  农村家庭父母文化的缺失,外来务工子女生活环境的变更,都对学生个性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这样的孩子单纯、质朴、不娇气;但同时也容易自卑、偏激、缺乏礼仪。“与爱同行”课程就是川小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爱的教育”。

  “与爱同行”课程主要分为“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生活”三个系列。“珍爱”系列针对因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生而开设,有安全知识课程、家务劳动实践课程、阅读课程、体育活动课程等,教会学生用最直接的方式获得知识、强健体魄、了解世界,尽早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关爱”系列针对大部分学生父母是背井离乡、辛苦打拼的外地民工,特别开设“孝敬课程”,促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懂得孝敬,关爱他人;“热爱”系列针对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开展“我说家乡”“在川小的同乡人”等联谊活动,让学生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自信,增进情谊,增长知识,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怀。“与爱同行”系列活动让川小学生变得文明有礼、自信上进,逐渐明白教师的严格教育是一种爱,父母的辛苦工作是一种爱,自己的努力学习是一种爱,同学的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爱,他们每天就快乐生活在爱的包围中,幸福无比。

  让心听得见,让爱看得见,让爱有温度、有质量、有回应,这是川小教师对“真爱教育”的理解,他们为之不遗余力。川小的“真爱教育”就是一次爱的集体活动,他们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里,进行了一场爱的接力,爱满校园就是终点。

  (作者系宜兴市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