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学看学校
向着光明生长
2019-06-11 作者:惠山 唐建中 陈治平

  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在多年的自然教育探索实践中,“我志愿、我担当、我成长”的“玉芽儿志愿服务团”日趋走向成熟:由最初的班级服务到学校服务,再到社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队伍逐渐庞大。在一次次志愿服务的历练中,小志愿者们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策划能力逐渐增强,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逐步提升。在“玉芽儿志愿服务团”中,“玉芽儿导游团”是其中一支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

  知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是玉祁人,玉祁文昌公园内的孙冶方纪念馆是玉祁中心小学的一个德育基地,每到社团活动的时候,同学们和社会人士会经常前来参观、学习。可是学校很快发现:纪念馆里都是图文资料,每次参观大家对这位家乡名人了解不够深入透彻。因此,学校决定成立“孙冶方故事宣讲团”。

  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宣讲团很快成立,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参观礼舍村的孙冶方故居,走访周围的邻居,与孙冶方的妻子通信……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孙冶方的生平事迹、杰出贡献。在这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孙冶方童年时的好学上进,青年时的执着追求,壮年时的忘我奉献,晚年时的心系祖国,孙冶方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一生牢牢地扎根在每个孩子心中。

  主体德性的培育需要把历史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作为道德内容授予道德主体,而杰出校友、家乡名人的这种典范的榜样力量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依托德育基地——孙冶方纪念馆来很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德”的解释:“德者、得也,从直从心,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正是这样“有道德的生活”为孩子的德性生长提供了适切的土壤。

  宣讲团的学生经过前期的搜集整理工作,形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怎样把这些故事宣扬出去呢?学生们又开始了探索,发现纪念馆内由于参观人员的不定期和不定时,平时根本没有工作人员讲解。于是他们决定把“孙冶方故事宣讲团”重新定位,改为“玉芽儿导游团”。

  导游词的撰写又是一个难题,他们求助到玉祁街道的文化站,聘请专业人士做同学们的大导游,通过她的口述,同学们团结协作,一字一句撰写导游词,在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查证中,他们终于完成了这项“创举”。看着自己整理的导游词,志愿者们还是非常激动的,他们常常会这么说:“我是一名小学生,也是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我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孙冶方,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玉祁。”

  公民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公民责任上,也就是培养“负责任的积极公民”。玉祁中心小学“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一培养目标正是公民教育的校本化实践,学生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玉祁的孩子,把家乡名人的精神发扬光大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就是一次次真正的公民生活,从中孩子们尝试解决了遇到的各种问题,锻炼了作为公民的能力,提升了参与公共生活的素养。

  每逢三月初三玉祁民俗文化节,小导游团的志愿者们就早早地来到孙冶方纪念馆,为前来参观的人们义务讲解、导引。志愿者们传承的除了孙老的精神,还有每一个志愿者们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学校以此作为提升玉小孩子志愿服务意识的良好契机,激励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中去,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们的志愿行动已经深深影响了学生、老师、家长,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了。

  甘当志愿者,服务你我他,玉祁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这样的愿望与情怀;纯粹的公益,无私的奉献,玉祁中心小学的校园里充盈着这样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公益行动本身是一条通向太阳的幸福之路,玉芽儿志愿者们正向着阳光努力拔节,向着光明勇敢前行。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