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围绕“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的办学理念,以内涵特色发展为指引,创新学校课程,开设能满足学生需求、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优质课程体系,努力让多元的课程引领学生的发展,给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同时向家长、社会呈现立新教育的“新”精彩。
根据“新忠义”经典诗文诵读的省级课题,学校已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忠义”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新忠义——跟着诗文学忠义》。老师们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指导诵读,大力倡导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阅读。
教师在固定的课时进行“新忠义”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炼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法,从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去研究,打造生动有趣的诵读课,让校园在朗朗的经典诗文诵读声中开启“新忠义”之门。每日三诵,形成习惯。每周诵读课上,教师们自编创造了拍手诵读法,节奏协助诵读法,配乐感情诵读法,擂台赛读法,情景再现诵读法,游戏诵读法等。
课程改革,整合是其主要思想。凡有利于学生素养提升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资源。“新忠义”经典诗文诵读可以与吟、唱、画、说、写、演等一种或几种形式相结合。例如:美术课上,老师让孩子们先欣赏幸福江阴的图片,了解欣赏现代城市中的雕塑。接着介绍学习任务:现代化的新校园,正缺少一些雕塑,今天就来为学校设计制作一些雕塑,让学生用陶艺表现江阴忠义历史人物。
校园布置充满着“新忠义”的文化因素:花坛里竖立着一块块普法教育宣传卡通画,教学楼的二楼有“成语长廊”,班级墙报中张贴的是相关主题的诵读资料,教室外的“阅读墙”,或张贴好书推荐、或展示学生诵读活动成果资料。门厅上的电子屏幕,有计划地播放“新忠义”经典诗文……
学校建立并运行立新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教师、学生、家长等推送“新忠义”元素,把“新忠义”特色推向更为广阔的舞台。固定的栏目有:周二“立新德育”,结合行规训练主题,宣传“新忠义”品德;周四“书香校园”,推荐阅读“新忠义”相关的书籍、诗文;周五“校园新闻”,以图文的形式播报开展的“新忠义”主题活动。另外结合一年四季的重要节日,及时推送相关的“新忠义”节日主题教育。
在“数字美术”这个项目上,学校开展与课程编委、教学一线教师、产品研发专业人员等座谈研讨活动。两年来学校的“七色花”数字美术社团主要学习用数位板实现各种绘画形式,丰富了孩子的精神生活,代表学校参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2014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活动基地”。之后在紫砂泥制作的基础上拓展了超轻黏土制作项目。超轻黏土是一种兴起于日本的新型环保、无毒、自然风干的手工造型材料。捏塑起来更容易,也更适合造型,可以呈现出可爱活泼的作品,非常适合小学生。此课的开设,深受孩子的喜爱。
学校聘请了江阴市少儿才艺培训中心的老师在一二年级开设了国际象棋课程。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遵循游戏规则意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智力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学校成为江阴市少儿棋类培训比赛基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意识到德育工作也应更新理念,开创学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开学初,学校就抓住这一契机,拓展教育类课程。具体内容为:师生交往篇——新学期,新朋友,内容有相约新学期,猜猜我是谁、漫画老师、我的自画像、认识我展示你、我想对你说……行为规范篇——新起点,新形象,内容有惊喜大不同,路在脚下文明行、新学期任务卡、我的岗位我能行……校园文化篇——新氛围,新收获,内容有舌尖上的文明,班级宝贝搜一搜、校园寻宝找一找、岗位服务认一认、班委组阁试一试、家长寄语写一写、暑假交流听一听……
在“新课程”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经历了探究的艰辛,也品尝了丰收的果实。“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将成为立新教师永恒的追求,信念在心中,道路在脚下,以后的日子,将且研且行,且行且思。
(作者系江阴市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