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阴市虹桥小学的校园,走廊上高挂的各式书单、地毯式的飞行棋、动物进化史的迷宫、世界重大发明的矮墙、非遗走廊……太多吸引眼球的奇思妙想,无不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办一所人人舒展的学校。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我在虹桥小学的班级走访中,发现了“会说话”的墙壁、“会传情”的角落:教室外墙展示着呈现孩子们的阅读成果,班级有专门的图书角,激励孩子多读课外书;黑板报、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课外实践成果,引领孩子们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教师走廊里有专门的展示区,张贴孩子们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硬笔书法等,鼓励孩子们学有所长……学校虽小,但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是“无声的导师”,每一间平凡的教室都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风景线。
随意走进一间教室,便有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向大家传递着师生的智慧,这与学校“有教无类、和而不同”的教学理念吻合。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我相信这些精心布置过的班级文化会在育人路上发挥“润物无声”的功效,让虹桥小学的学生身心真正舒展。
一所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走进虹桥小学教师办公室,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这里每一个办公室都有各自的文化标语,上书“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是高年级办公室,一个小小的书架,几张自己手写的毛笔字,无不彰显着这群老师的文化品位;以花式字体张贴着“我们正年轻”的是英语老师办公室,造型别致的绿植、墙上飞扬的英语字母加贴画,无不昭示着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尽管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过35周岁;“虚怀若谷、学无止境”“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这些代表着老师们内心追求的标语都是他们精心挑选、亲手布置的,
不难发现,在虹桥小学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凝聚着的是一支“乐工作、悦生活”的教师队伍。据了解,该校有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5人,江阴市级以上教学新秀、能手占专职教师的三分之一。
良好的办公文化孕育出了一支爱学习的教师队伍。读书是虹桥小学办公室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师们在办公室内开展了以“读书、说书、听书、论书”为主要形式的“煮书活动”,在交流中激发智慧的火花,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成长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乐工作、悦生活”,虹桥小学的教师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体现着舒展的特性。
舒展的学生,舒展的老师,彰显着学校的办学品味。虹桥小学是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的学校,多年来,一直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扎实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无锡市创建红领巾小事业先进学校”“江阴市四星级学校”“江阴市十佳特色学校”“江阴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阴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江阴市文明单位”,还成为全国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实践基地。在舞蹈艺术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得以舒展。
为拓展艺术教育的新途径,并贯彻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精神,学校在思考如何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时候,关注到了“江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兼具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两大特点,将其引进校园,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对于该校的新市民子女来说,能够带来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因此,学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把“鱼篮虾鼓舞”“茶花担舞”等地方舞蹈引进音乐课堂;将“剪纸、发落袋”等传统工艺带进美术课堂,把“黑杜酒、长江三鲜”等特色美食文化引进综合实践课堂,并编印《非遗民间舞蹈》《剪纸艺术》《文明印记——江阴非遗精品读本》等系列校本教材。用课程的理念架构,用科研的思维研究,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追求。
从组建小小的舞蹈团,到江阴市小芙蓉少儿舞蹈团,到全国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实践基地,再到如今的非遗进校园,虹桥小学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坚实,步步收获。
(作者系江阴市责任督学)